导师工作总结

时间:2021-09-06 11:17:32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2012高中导师制工作总结

2012高中导师制工作总结

董君莉

从2011年9月入职于北师大大同附中以来,学校就实行了全员育人导师制。学校始终坚持新课程教育理念,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特别注重德育与智育的均衡发展。学校实行导师制的管理模式有效地促进了德育与智育联动,促进了学校的和谐、可持续发展。从入学以来,我就担任高一2班刘元庆、石宇先、王泽鹏、杨阳、于凤翔、张函、贾瑞这7位学生的导师。现将一年的导师工作总结如下:

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树立这样一种理念:每一个学生都是重要的,学校和教师要对每一个孩子的发展负责。即使这个孩子身上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作为学校和老师也不能轻易放弃他。学生是人,问题学生也是人,教育好了照样是建设国家的有用之才。连垃圾都不能随意丢弃,何况是人!一个学生对于一个班级来说,或许只是1/50;对于一个学校来说,或许只是1/5000;但对于孩子的家庭来说,这个孩子就是100%。

教育学生绝不只是班主任的事情,学校积极推行的导师制,就是要让教师人人做学生的成长导师,让学生人人受到应有的关爱。在全员育人过程中,我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学生的引导:

一、思想引导:主要是培养学生自尊自爱的精神、自我约束的意识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教育学生遵纪守法、关爱生命、热爱生活、服务社会。在了解学生的性格特征、行为习惯、道德表现的基础上,通过与学生的思想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对学生的错误思想及时纠偏,对学生存在的不良行为和不良习惯进行诊断分析,启发引导学生认识自身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确立远大的人生目标,从而建立学生生命成长的新起点。

二、心理疏导:高中学生正处于从心理不成熟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不但关心学生的身体健康,更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及时帮助学生消除和克服心理障碍,加强学生的耐挫折教育,激发学生蓬勃向上的人生愿望,激励学生自立、自强、自信地走好自己的人生路。我针

对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敞开心扉与学生进行心灵与心灵的对话,鼓励学生表露自己的心理困惑,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咨询和指导,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提高学生与人交往沟通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力和环境适应力,增强学生对失败、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搞好心理疏导,关键是教师要平等地与学生真诚沟通,要耐心的倾听学生的心理感受,要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三、生活指导:高中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但由于相当多的学生是独生子女,从小父母比较溺爱,生活自理能力相对较差。我校学生又全部是寄宿生,对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作为导师,关心学生的饮食起居,帮助学生适应学校生活,引导学生明确生活目标,端正生活态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会独立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生活质量。导师要对学生进行校园生活指导、社会生活指导、家庭生活指导,使学生科学安排日常生活,合理安排生活消费,帮助学生提高生活规划能力,建立有利于身心健康、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的生活作息习惯。要引导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减少对父母的依赖,体谅父母的艰辛,学会有情有趣地学习、有滋有味地生活。

四、学业辅导:作为导师,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指导学生学会选课,学会规划自己的学习安排,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确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导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特长,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学有所长。导师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状况,强化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辅导,帮助学生激发学习动力,培养学习兴趣,掌握科学方法,养成良好习惯,增强学习信心,形成学习风格,最终使学困生达到“想学、愿学、学会、会学”的目标。这一学年,我给每位学生都制定了日常作业,要求他们积累英语单词和语文字词,帮助他们从高一开始积累知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以研究者的心态从事教学

好的导师也必定是好的教师,因此,我始终注重教学能力的提高,以研究者的心态从事教学。我积极听课,在按时上课之余,学习各类型课堂教学方法,博

采众长。新课程教学是让学生行动活跃、思维活跃的教学,更是有效的服务于学生人生的教学,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和形成学生的创造人格,使学生具备创新能力和意识。这就要求教师学科知识专业化、教学专业化、研究能力专业化、评价专业化。课前我备教材、备课标,备学生,每个教学设计我都努力寻找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切入点去切入或导入,这样的点要有趣味性或启迪性。在授课的过程中为了多提出一些有启发性的探究问题,激发学生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通过设疑布障,边讲边问,讲问结合,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另外,在导师工作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与学生沟通少,没能做到有效辅导,另外跟家长的沟通少,没能很好地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和生活情况。需要在日后的教学过程中,多加强此方面的努力。

导师制是开展优质教育与管理、造就高层次人才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制度。在新课程改革形势下,加强导师制的管理模式,同时提高导师的人、个人素质和能力是必然趋势。希望新的学年,我在导师工作上能做到更好。

篇二:本科生导师制工作总结

本科生导师制工作总结

(2004-2005学年)

北京物资学院经济系

2005.9.22.

根据《经济系导师制实施办法》规定,经济系在2004级学生中实施导师制。导师制的实施实行整班指导,主要以班主任为基础,一般来说,班主任就是该班的导师,以利于整体工作的开展,以利于对导师工作的考核。

一、2004级导师人员

2004级共有9个班,有9位指导教师,具体导师及指导班级如表所示:

经济系2004级的导师及指导班级一览表

二、2004级导师的工作内容

1、关心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按照培养方案,实现培养目标。既教书又育人,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发挥。

2、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所在专业的培养方案,特别是课程设置情况,以及在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等。

3、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学习期间所面临的问题,帮助他们处理好各种关系。

4、帮助学生策划自己的未来。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的选课、专业发展方向选择、职业生涯设计等方面进行指导。

5、及时反馈教学信息,并写出书面意见。

6、负责指导学生的读书活动。由导师组推荐经济学经典书目。各专业在一年级时阅读书目不作严格区分,主要是培养读书兴趣,熟悉专业知识。阅读书目选定后,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制定读书计划。每学期第十四周上交读书报告,导师批阅并给出相应的等级计分。每学期要举办一次读书报告会,评选出优秀读书报告,并给予奖励。一般来说,在“大一”学年中,至少要阅读两本经典著作。

三、2004级导师的指导情况

1、指导方式。主要采用了集体和个别指导的方式。没有完全按照《经济系导师制实施办法》中规定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分类指导”的方式进行指导。

主要原因是学生刚刚入学,一些学生的个性没有完全显露出来,难以分类,因此,只能是从学习成绩上进行区分和进行指导。

2、指导次数。按照《经济系导师制实施办法》中的规定,“每个导师每月与被指导的学生面谈或集体指导不少于一次,每次不少于一个小时的时间接待学生,地点在系学生办公室,每学期参加学生集体活动不少于一次。每次指导要有记录,并有学生和指导教师的签名”。从实际指导情况看,我系设计了《经济系指导教师指导情况记录表》,内容包括:指导时间、指导内容及发现的问题、学生意见与要求、被指导学生签字。我系要求每次指导时都要填写“记录表”,一年来,9位指导教师指导次数最多的为17次,最少的为3次,平均为9.75次。当然,也有的指导教师与学生通过网络等进行指导或进行的个别指导,没有留下记录。

3、指导内容。每位指导教师基本上能够按照《经济系导师制实施办法》中的规定进行指导,即在学生思想方面、专业知识方面、选课方面、学习态度方面等进行指导。指导过程中,对于一些个体差异大的问题,进行了单独指导;对于一些共性问题,进行了集体指导。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做到“有分工,有合作”,基本上是导师指导自己的班级。

四、导师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导师制与班主任工作难以区分。我系2004级有9个班,每班配备了一名导师,同时兼任班主任工作。按目前的招生情况,我系完全配备导师的班级将是36个,而具备导师资格的教师只有32名,因此,也只能是一个班配备一名导师,并兼任班主任工作。但在指导过程中,究竟哪些工作属于班主任的工作内容,哪些属于导师制的内容,难以界定。现在的处理方法是:指导学习方面的内容,属于导师制的职责;指导生活方面、心理方面的内容,则属于班主任的职责。

2.系里的管理缺乏力度。系里在实施导师制过程中虽然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但在执行中缺乏具体操作的人。经济系成立导师领导小组,但小组成员就是各位导师,负责人也就是主任、教学、行政副主任。管理工作没人分担,致使导师制的日常管理工作力度不够,一些工作没有按规定完成。如在《经济系导师制实施办

法》中规定:“指导教师指导的具体内容,要定期公布。公布的形式,可以通过网上或在系办公室张贴,以便监督”。实际上并没有做到这一点。

3.个别导师缺乏责任心。从整体上看,承担导师任务教师能够尽职尽责,对学生进行及时地指导,但也有个别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力度不够,不论是作为导师还是作为班主任,都没有尽到应尽的职责。当然,除教师自身素质外,也有一些客观原因:①缺乏必要的场所。按规定,个别指导时可以到系里,但系里没有相应的场所;②个别教师对导师制报酬持怀疑态度。根据《北京物资学院本科生导师制试行办法》中的相关规定,实施导师制的指导教师,每学年指导的每位学生按2课时计算。但在实际操作中,一些教师对此持怀疑态度,因此在指导中也是应付差事;③一些教师住在校外,受来校时间及上下班车的限制,也影响了指导质量。

4.指导过程的记录不健全。我系9位指导教师都分别撰写了“导师制总结报告”,对一年来自己实施导师制情况进行了总结,并填写了《经济系指导教师指导情况记录表》,但是,个别项目并没有填写。有些考核材料,如每学期末须填写《导师工作年度考核表》还没有填写,造成了考核体系的不完善。

五、对2004级导师制的考核

2005年9月10日,召开了导师领导小组全体成员会议,各位导师就自己的指导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交流和讨论,并把各位导师填写的《经济系指导教师指导情况记录表》进行了展示,导师领导小组组长就一年来实施导师制的情况进行了总结,最后,领导小组全体成员对每位导师的指导情况进行了投票,评选出一、二、三个等级,具体结果是:

导师组成员对2004级导师投票结果

注:90分以上为一等;70分以上为二等;其余为三等。 同时,给每位教师所指导的班级发放了《北京物资学院经济系本科生导师制工作年度考核表》,每班按宿舍发放,每班发放约7份,共61份。从考核结果看,基本上与以上投票结果相同。

六、今后所要做的工作

1.进一步明确导师的工作范围。主要是通过本系导师之间的探讨及与其他系、学校的交流明确导师的责任。

2.加强对导师制的管理。我系在本学期末,制定了《经济系关于2005年暑期读书活动与实践活动的安排》,要求2004级的学生在暑假期间进行读书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并撰写读书报告和社会实践活动调查报告,对02级、03级学生除要求撰写读书报告和调查报告外,还要撰写学年论文,并给每个班都指定了导师。暑期读书活动与实践活动的安排今后将在每个年级中实施,为此,必须扩大“导师制领导小组”的人员数量,并确定专人负责导师制的实施。

3.强化指导教师的责任。必须把每位导师工作的考核结果,作为教师工作年度考核、专业技术职务晋升和岗位聘任的条件。导师工作考核不合格的教师,视为当年度考核不合格,同时取消导师资格。

4.进一步细化完善考核的指标。除导师填写的《导师工作年度考核表》、《经济系指导教师指导情况记录表》及学生的评议的情况外,还要针对所指导学生的不同年级,制定相应的考核指标。如及格率、考试成绩在班里的排名、四级英语通过率、违纪情况、获奖情况、公开发表论文数量、考研情况等。并把考核结果与报酬严格挂钩。

5.完善指导过程的各项必要文件。让指导过程有较为完整的记录,并作为考核的主要依据。

北京物资学院经济系

篇三:年度导师工作总结

年度导师工作总结

听闻学院要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新生班级招收新一届导师,怀着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极大热忱,我踊跃报名,并成功的获得了这一机会。自2003年到淮阴工学院工作,第一年便做了信管专业的班主任,当时的信管是第一年招生,可以说信管专业的成长伴随着我在工学院的成长历程。后来又带了信管105班,可以说,对信管专业我有着深深的眷恋,一方面是由于信管专业符合我本人的专业背景,另一方面就是对自己第一份班主任工作的热爱。导师制,一个新的名词,对我来说又是一个新的挑战。面对我的十个导师制学生,我对导师制有了深深的理解。

关于“导师”的定义,这是一个很难的问题。如果要我做定义,我就选“导引人生,师法自然”八个字做定义。导师要导引人生就不要解释了,为什么要说“师法自然”呢?因为任何一个专业,任何一门学问都是在追求真理,“师法自然”是追求真理的一种境界,导师要导引学生进入这个境界。师生关系实质上是在人生过程中形成的重要他人关系,每一方是对方的重要他人,导师最重要的责任就是引导人生,追求真理,双方都走上这条路就能亦师亦友,道不同则很难亦师亦友。

在具体的工作中,我个人理解的导师就是在学校中,通过自己的专业,带着学生沿着他们的人生发展方向继续向前走一段的人。学生是老师最值得亲近的人群之一,作为一个老师,能够带学生、能够获得学生的信任,是一件非常值得高兴的事情。自然也就有了亲近感,自然也就要减少本来存在着的距离。我赞成导师与学生之间亦师亦友、平等身份、相互尊重的关系。学问上,老师是权威,做人上,是平等友好的关系。我真心的希望跟我的学生都能成为知心朋友,成为他们学业上的解惑者,成为他们生活上的答疑解困者,成为他们心理的按摩师,当他们遇到困难时,第一时间能够想到的人。我也希望跟我的学生能够“一日为师,终身为友”,在他们毕业以后还能够想起我这个导师。

自2011年9月开始,我担任十位信管专业本科生导师已经一年有余,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对信管专业的大一新生和对导师制,有了一些具体的想法和体会,结合《淮阴工学院导师制实施办法》,现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

一、2011界信管专业新生的特点

1.他们的入学成绩数学都比较高,语文和英语较差

我带的十名学生,其中男生7人,女生3人,高考成绩数学大部分在150分上下,最

低分132分,最高分162分;英语最高分98分,最低分74分。这个成绩特点比较符合信管专业的特性,信管专业属于理工科专业,对数学、计算机等知识要求比较高。

2.他们的第一志愿都不是信管专业

十名同学的第一志愿专业都不是信管专业,他们都是被调剂到信管专业的,因此对信管专业不是很理解,也谈不上喜欢,甚至有抵触情绪。十名同学中男生更倾向与土木工程专业和机械专业,女生则倾向于会计专业。因此,需要导师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帮助他们对信管专业进行了解,以打消负面情绪。针对这种情况,我专门召开了两次全体同学会议,主题是讲解信管专业的办学特色、开设课程、课程学习的要求、相近专业的情况以及大学期间对英语、计算机的相关要求,争取让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了解信管专业,融入大学新生活。

3.他们的家庭多为中产阶级

十名同学当中,仅有一位同学家庭条件较好,其他九位同学父亲是水电工的有两人,父亲不在的有一位,其他几位双亲要么打工,要么务农,整体家庭条件都不是很好。这样的家庭背景,决定了学生的经济支出,也决定了学生在学校的生活开销。作为导师,要随时关注学生的思想动向,以防止学生因为家庭条件不好而产生自卑心理,尤其对于失去父亲的家庭,更要关心该同学的经济状况,关注他是否需要学校提供勤工俭学岗位,是否需要申请贫困补助,是否需要申请助学贷款等事宜,尽量让学生没有经济负担,从而安心学业。

4.他们的爱好多种多样,男生偏爱球类运动

七名男生喜欢各种球类运动,从乒乓球、篮球、羽毛球、足球到台球,都关注度很高,还有一个相同爱好就是下棋,女生则喜欢羽毛球、听音乐和看书、画画。每个人的成长经历决定了不同的人生,每个人不同的爱好也决定了不同的性格,注定会带来多姿多彩的大学生活。我鼓励他们多多参加学校的各种社团,一方面可以从师兄师姐那里更好的了解我们学校,了解我们院系,也了解我们专业,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接触不同的人,锻炼自己的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管理能力。另外,我也鼓励他们多选择不同类型不同种类的选修课,一方面可以培养新的爱好,另一方面可以陶冶情操,让自己的大学生活更有意义。

5.他们大多都有学生干部的经历

从小学到大学,大浪淘沙,一次一次的淘汰,最终能够进入大学校园的同学,都是曾经的佼佼者,他们也曾经是学校的骄傲,也曾经因为身为班干部而自豪,可是进入大学校园,大家身上所有的光环都消失,都进入了同等的平台,这时候竞争更加激烈,再加上对大学生活的不适应,和对象牙塔的美好期待没能实现,大学生总会有各种各样的心里落差,这个时候需要导师进行适当的心里疏导。我支持学生参加班干部的竞选,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领

导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很好的为大家服务。我带的十个同学,在第一次班干部竞选中,有四人成功当选班干部,其中班长一人,学习委员一人,安保委员一人,心理委员一人。

二、一年来他们的转变

经过一年来的学习,他们对大学生活逐渐适应,开始如鱼得水,在这过程中,我欣喜的看到了他们的变化。

1.他们对本专业的认识逐渐深入

一年来,他们深深的了解了经济管理学院开设的信管专业的特点,也知道了信管专业开设的课程与计算机相关专业开设课程的区别,也明白了信管专业对计算机和英语的相关要求,他们开始为通过英语四级和计算机二级做准备,也有同学打算考各种证书。我给同学们讲自己通过国家级程序员考试的经历,以此激励大家热爱自己学习的专业。一年级结束时,有三位同学成功通过了英语四级考试,其他几位同学成绩也在400分左右。一年来,十位同学都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有了清醒的认识,对自己将来可能从事的工作也有了相应的了解,对自己是否考研也有了相应的准备。

2.他们正在经历从填鸭式学习到自主学习的转变

我国的体制更加偏向于应试教育,从小学到初中的教育模式,决定了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老师传递的知识,而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到了大学,学习方式有了很大的转变,大学的时间相对充裕,学生可以自主安排的时间很多,大学老师的教育重在引导,学生需要花大量的时间把课堂上老师讲过的内容细化和延伸,因此,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非常重要。大学不仅仅有考试,学生还可以跟老师一起做研究,一起申请课题,这就要求学生跟踪知识的前沿,同时具备一定的创新精神,我也鼓励学生跟老师一起探讨相关知识,一起从事科学研究。

3.他们逐渐适应大学生活,并且过的绚丽多彩

学生们刚来大学的时候,对大学生活有美好的憧憬和愿望,大学意味着象牙塔和一切美好的事务,大学意味着没有家长和老师管,意味着可以谈恋爱,可以打工挣钱,因此他们对大学充满了太多的期待。但是,看到大学校园,每个人的心里都有沮丧的情绪。理想中的校园跟现实总有有距离。一年的时间过去了,他们通过自己的心理调整,通过对大学的了解,通过老师们的帮助,为自己树立了新的目标,找到了新的人生定位。他们开始享受大学生活,参加各种各样的社团,组织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课余时间锻炼身体、听音乐、逛街甚至谈恋爱,把自己打扮的青春靓丽,充分的享受美好的大学时光,看到此,我很羡慕,也很欣慰,因为他们拥有青春,拥有最美好的时光。

三、我的工作方法和特点

1.共性问题全体辅导,个别问题单独处理

针对学生刚入学对信管专业不了解的情形,就专门召开几次全体会议,进行公开的探讨和学习,帮助学生尽快了解和适应。大一快结束时,有三位同学咨询转专业事宜,我耐心的听取了他们的想法,详细的讲解了转专业的相关事宜和不同专业的特点,帮助学生分析自己是否适合转专业,能够通过转专业的考试。耐心劝说之后,只有一位同学报名参加了2012年暑假的转专业考试,并成功的通过了考试。开学之后,学生找我谈话,问我可不可以不转专业。我问原因,他说考虑了很久,也咨询了亲戚朋友,认为计算机专业和信管专业差别并不大,自己将来想从事的工作更加贴近与信管专业,另外担心自己转专业以后新的同学新的课程不适应,综合考虑以后决定不转专业。明白了原因之后,我协助这位同学取消了转专业的申请。目前他在信管专业学习情况良好,态度也很端正。

2.推荐学生看一些专业书籍和经典著作

大学课业相对宽松,学生有大量的时间可以看书,大学的图书馆都拥有丰富的藏书,也方便学生学习不同的专业知识,培养不同的兴趣爱好。 从专业的角度,我会推荐一些计算机和信息管理类的专业书籍,供他们学习和扩展专业知识用;从业余的角度,我会推荐一些经济和管理类的经典书籍,或者一些名人传记,还有人际沟通、思维方法等方面的一些书籍。书能开阔人的视野,也能帮助学生了解未知的世界,读书能增长知识,还能增加技能,为未来的工作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3.了解学生的内心,做学生的心理按摩师

大学生个性普遍都很强,互相不服别人,遇到什么事情不一定能想的很开,一点挫折或者打击都能让他感觉到绝望,从而想不开。导师就需要及时发现学生心理存在的问题,对他们进行及时的疏导,帮助他们解决心理困惑,走出困境。每年奖学金评定、三好学生评定、班干部评选等事件,都或多或少的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一些影响,有些学生会出现短暂的心理失衡,想不明白想不通为什么别人可以得到大家的认可而自己得不到,有些同学会对一些班级里面的灰色问题,比如为了当干部拉选票等事情看不开,从而心里纠结。大学生也是成人,大学也是社会的一个缩影,大学的很多现象,无论你想不想看到,都是客观存在的,导师就要跟学生谈心,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这种现象,解决心理负担。

4.现身说法,以自己的经历引导学生

我自己一开始选择计算机专业也不是自己的第一志愿,但是抱着既然已经上了这个专业,就应该先努力学习它,然后再通过其他的途径选择另外的一些自己喜欢的专业。我在大

二下学期开始攻读第二学位工商管理。后来的事实证明,对自己的认识非常清醒。我们的学生也是一样,首先做好准备,当运气来临的时候,才有机会把握机会。我跟同学们讲学校的和条例,如果不喜欢这个专业,可以选修、辅修甚至转专业,重新选择的机会很多,也可以旁听自己喜欢的课程,但无论如何,学好现在的专业是根本。另外,我用自己成功通过程序员考试的事例来鼓励大家,积极报名参加信管类的专业技能和证书考试,为自己以后找工作和考研做好充分准备。对于考研和工作,我也有自己的理解。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家庭条件,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来选择工作和考研,所有的一切,都需要从现在开始,脚踏实地,只有准备充分了,才能在适当的时候爆发,有所收获。

四、尚待改进的地方

虽然一年来我对导师制有了很深刻的理解,也适应了这份工作,但是,个人认为目前我所做的,还没有真正的深入到学生的内心,没有跟学生真正成为朋友,对他们专业上的指导还远远不够,以后还有很多工作可以做。

另外,导师制的班级还配有班主任,很多时候,学生比较迷茫,出了事情不知道要找班主任还是要找导师,因此导师有些时候比较尴尬,很容易被学生忽略,认为导师可有可无。作为导师,我希望学校能给导师和班主任有个责任划分和认定,或者有个规章制度来约束,也让学生更加清楚出了事情应该怎么解决。

以上只是我做导师一年来的一些想法,希望以后我的工作能越做越好,也希望学生们都能取得优异的成绩,能够拥有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