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青年干部追赶超越讨论交流材料,供大家参考。
大家好!很高兴今天能站在这里,作为学员代表,和大家分享我们学习培训的心得体会和外出之行的感想感悟。去年*月*日到*月*日,管委会组织*人去美丽的江南水乡苏州,到苏州干部学院学习培训。时隔半年,又组织招商引资专题培训,*人有幸来到美丽的西子湖畔,浙江大学。我非常幸运两次都参加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能到人间天堂,听中国最顶端知识分子、经济学家、教授学者的真知灼见高谈阔论,这是弥足珍贵值得珍惜的。上次苏州培训归来,开座谈会大家畅所欲言谈体会的时候,我因为部门会议耽误了,那么今天索性就把两次培训合二为一,一起说一说。
苏州培训期间,5位教授讲了苏州古城的规划起源,苏州新加坡工业园22年的发展历程;
新时期招商引资的技巧、为人处事的方法;
年轻干部的成长特点、成长要素、成长路径;
服务型政府的建设等,语言幽默感情充沛,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实地参观了两个园区,苏州工业园和靖江经济技术开发区。
这次杭州浙大一行,老师们紧扣招商引资这个专题,给我们讲了招商引资团队建设;
招商引资的战略思想;
招商推介活动的筹划与组织;
招商谈判的策略技巧;
产业园区的建设与发展;
开发区招商模式及园区发展模式创新;
开发区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实地参观了杭州城市规划馆、西溪湿地和杭州高新区科技产业园。总体感觉这次上课内容不少,专业知识多,实用性强,2个半小时学习时间有点短,上课期间伸长脖子认真听,仔细听,生怕漏掉知识点,比我上大学时候认真多了。有的知识点老师蜻蜓点水一带而过,有的甚至没讲到,听的有点意犹未尽,不尽兴。
那么,我们花这么大代价去经济发达地区学习,具体学什么?怎么学?通过这两次的培训,我觉得我们要学习人家以下几点:
1、超前的思想理念。浙江现在搞特色小镇建设,全省重点培育和规划建设100多个特色小镇,第一批*个省级特色小镇,第二批42个小镇,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义乌小商品镇、海宁皮革小镇、奉化养生小镇、嘉善巧克力小镇等等,这些小镇建设都是在原有的传统产业基础上,提炼打造,加上文化的创意,形成了产业差异、功能互补、错位发展、各有特点的特色小镇。而且这些特色小镇形式灵活,非镇非区,有县级行政权力但是没有行政级别,用“三免三减”的办法支持小镇发展,小镇镇长都是名人担当,能够吸引更多的创新人才、技术人才。再比如杭州高新区科技产业园,六合桥咖啡馆每周四下午两点推介4—5个项目,为投资者找项目,为有项目的人找资金。园区管委会每年拿出1—2亿引进人才,给创业者免房租,免费提供办公场地,给50—500万元不等的创新启动资金,而且没有任何门槛条件,非常信任投资者,用85%的失败换取15%的成功,我认为在这个金钱至上、信任危机相当低下的时代,这个理念非常超前。还有浙江政府的“店小二”意识,联合了工商、国土、环保、人社、质监等多个部门推行的“最多跑一次”制度,公示了100多项最多跑一次,如果跑两次,就直接免职撤职,用这种办法简政放权,打造服务型政府,让企业和百姓足不出户,就可证件到家。还有人家许多县引进大学,民营企业搞技术研究院,这在中国的县城和民营企业中几乎没有,这些思想理念都是非常超前的。
2、先进的工作经验。浙江改革开发以来,发展一直走在前列。比如他们刚开始也是一、二产业为主,到现在提出退二进三,把工业企业搬到远离城市的地方。再比如从政策招商、土地招商到项目招商、产业招商,再到现在的服务招商、环境招商,安商、亲商、富商,招商策略发生转变,他们从工业经济到现在研究人的问题,解决人的痛点,贴近生活贴近百姓;
从工业园不能只停留在制造环节,还要注重研发等各方面,都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原杭州经济开发区副主任张学宁用杭州经开区理顺体制机制的事例也给我们提供了前车之鉴。
3、求实的工作方法。比如上次在苏州培训时,苏州新加坡产业园严格遵守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按照规划施工,去过的同志应该都记忆犹深吧。1994年做的园区规划,到现在都没改变,把一张图纸变成了现实,基本上完全遵循了当初的规划。我记着当时老师讲,建园初期,整个园区地面比较低,要建园先要把整个园区地面垫高几十公分,这个工作量是非常大的,但是他们果断决断,垫高。结果有一年苏州遭到了百年一遇的大暴雨,苏州其他城区都有积水,但是苏州工业园却一点积水都没有。人家这种务实的方法,值得我们深思。还有上面说的杭州建特色小镇,要把资金全都投在产业上,不能搞虚假。这些情况要是放在我们这边,能不能落实,我看还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我觉得我们不能生搬硬套苏杭发达地区的经验,而是应该结合我们的实际,取其精华为我所用。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1、解放思想,解除束缚我们发展的老套套。我总觉得,落后地区与先进地区的主要差距在思想意识,理念观念上,包括人与人的差距也如此,只有思想上大解放,行动才有大动作。思想解放、创新改变说起来容易,但是做起来相当难,敢不敢破旧立新,向习惯势力宣战?能不能破除思维定势,在思想上有所创新?能不能打破我们原有只抓大的发展观念,而采取抓大不放小;
依据我们的资源优势和产业定位,我们不可能像发达地区一样改变我们的主导产业,退二进三,但我们能不能将原来工业为主改成二三产业联合发展,产城融合,让工业区功能互补,真正实现产业结构合理化;
还有比如官本位思想,我发现越是小地方,官本位思想就越严重。一天不想着干事创业,就想着当官,当更大的官,想方设法千方百计。再比如保护主义,排斥外来的,意见不统一的。还有,用人上制度上,能不能任人唯才而不是任人唯亲,让真正有本事的人得以重用?这些都是严重阻碍我们发展的桎梏。而且,解放思想,首先要领导思想解放,因为领导的思想、理念、思路决定着一个地区的发展水平。
2、紧紧围绕我们的主导产业,延伸产业链,抓大不放小,形成行业最高水平。这次听课期间,翁士增和叶加申两位教授提到了“顶层设计”的概念,曹大立和张学宁主任提到了榆林的煤能不能建成国际最高水准,特别是张学宁主任认真分析了我们现在的形势:我们是陕西煤化工产业的老大,但是我们还不是中国煤化工行业的老大,在世界上更没有影响力和竞争力。所以我们应该依靠我们的煤炭、岩盐等资源,培育壮大优势产业,形成产业集群,做大做强,围绕高端煤化工、盐化工产业,发展高附加值的精细化工产品。更有甚着,柳宏志博士讲开发区产业转型升级时,专业知识信口拈来,滔滔不绝,让我们明确了未来煤盐化工行业的发展方向和产业链条,特别提到了一个“黑色黄金”—聚丙烯晴基碳纤维,如醍醐灌顶让人眼前一亮,顿时感觉我们的园区如果按照这些思路发展,大有潜力,不会再捧着金饭碗讨饭吃,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园区应该不是一句空话。另外,我们在把主要精力放在煤化工产业的同时,还应该关注新能源新技术产业,关注创新发展因素。我们在抓龙头、老大的同时,不放小,把各种配套做起来,拓展发展领域,把文化、生活的元素加进去,把工业区变成宜居、宜商、宜游的特色园区,促进产城融合,新型城镇化发展。
3、打造一支强有力的人才团队。两次培训多位老师不同程度提到了人、人才的问题。以人为本,人才第一,打造团队精神在我看来是目前榆神工业区除了招商引资以外的第二件大事。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管委会现在人员众多,让这众多的人扬长避短人尽其才,把人用对、用活,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发挥人才的最大功用,是我们榆神这个大团队能否前进能否发展至关重要的一步。上次苏州培训,年轻人多,我觉得我们的年轻人中有才之士大有人在,要多给年轻人一些成长的机会,施展才华的舞台。原来说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现在变成火车跑的快,光有车头还不行,每节车厢都要有动力。这就需要领导发挥传、帮、带的作用,让自己的下属有所历练,不断成长。下属也要积极主动,不断努力,不要一天光说一些闲言碎语流言蜚语,自己不干活还影响别人工作。
4、加强学习,形成浓厚的进取氛围。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我们距发达地区已经落后了很多,就是距我们周边的兄弟开发区,也已经落后了。上次宁夏内蒙我没去,回来听有些同事说起,感觉情况也不容乐观。落后就要贫穷,落后就要挨打。或许现在体现的不明显,不久的将来,榆神没有长足发展将会给我们每个人带来危机,所以我们要改变夜郎自大、目空一切、不思进取的现状,向发达地区学,我们没有人家优美舒适的自然环境和区位优势,我们可以学习人家最多跑一次的服务理念,打造投资软环境。向身边的人学,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年轻人学年长者踏实持重的优点,年长者学年轻人网络信息技术强的长处。转变观念,积极主动自学。现在的社会,知识更新非常快,我们很多人知识陈旧,专业水平低。这次去浙大培训,74岁高龄的曹大力教授做了8年的公益讲座,张学宁教授头天下午从山东赶回杭州,第二天给我们上一早上课,下午又赶火车去出差,这些人丰富了别人学识的同时,也提升了自我,他们都在努力,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停滞不前呢?
以上所言纯属个人观点,没有任何私心杂念,不针对任何人,希望对各位有所启迪,有所收获,感谢大家的认真聆听,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