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市农村干部流动培训学校开展情况汇报(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今年以来,为破解农村干部集中难、培训难、培训效果差的现状,我们在全市成立了*个“农村干部流动培训学校”,先后培训农村干部*万人次,有效提升了农村干部素质,推进了村级党组织“升级晋档”和乡村振兴。
一、主要动因
一是主动适应农村基层干部培训主体特点。全市农村基层干部数量较大,居住分散,难于集中,长期以来农村干部培训缺乏有效手段。开展流动式培训,送教下乡,送学上门,不误农时,有利于克服“集中难”的问题。
二是有效整合利用县乡培训资源。着眼解决农村干部教育培训中存在的盲目无序、各自为战、资源浪费等问题,整合党校、农广校、远程教育等各类培训资源,集中师资力量,最大程度地提高培训效益。
三是着力造就高素质的农村干部队伍。按照*(*)国际化大都市建设需要,大规模培训农村干部,建设一支能够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高素质农村干部队伍,引领和推动农村、农业的现代化。
二、基本做法
我们坚持紧贴基层、紧贴农村、紧贴需求的原则,制定培训计划,整合师资力量,科学化管理、多元化教学、菜单式选学,增强流动培训学校的针对性、时效性、实用性,推动农村流动培训健康有序开展。目前县市区普遍完成了两轮培训,有的县区已开展了三轮培训,全市累计培训基层党员干部*万人次,农村干部流动培训学校已成为全市乡村干部培训的主渠道。对比农村干部流动培训学校与以往的集中培训,主要呈现四个特点:
(一)变“上来”为“下去”。农村干部流动培训学校,改变以往以县乡党校集中培训和“以会代训”的形式,把让干部“上来”变为让教师“下去”。各县市区普遍由组织部门牵头,联合*等部门成立了流动培训学校,聘请*等相关专家及技术人员,组建讲师团,深入乡村,走进果园、设施大棚、养殖小区、项目一线,通过举办专题讲座、现场指导、发放图书资料,与干部群众面对面、手把手的开展培训活动,做到了“哪里有干部,哪里有学校”,“哪里有生产,哪里有课堂”。
(二)变“独奏”为“合唱”。以往,许多县级职能部门都承担着一定的培训任务,培训对象、内容相互重叠,互有交叉。在培训中各部门单打独斗、唱“独角戏”,既造成了培训资源的浪费,又导致了农村“工学”矛盾比较突出。流动培训学校对整个培训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实现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并使培训力量得到空前加强。在一个乡、一个村通过开展一次培训,就能综合解决干部群众急需的政策、法律、技术、文化等方面的需求,既节约了培训成本,又节省了干部群众的时间。
(三)变“随意”为“有序”。过去一些县区部门开展培训,往往是谁想培训就培训,处于一种随意、无序的状态。流动培训学校成立后,各县市区明确各成员单位职责及分工,建立联席会议机制,定期召开会议研究流动培训工作,听取工作汇报,落实培训计划。有的还建立了申请授课、讲稿审定、定期教研、质量跟踪、教学激励、学分督学等培训及教学工作制度,确保流动培训学校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四)变“包席”为“点菜”。以往集中培训,由于培训对象来自不同地方、不同乡村,产业侧重点各不相同,培训需求很难统一,培训很难做到因需施教。流动培训学校变“包席”为“点菜”,采取基层干部群众点题、按需送教的方式,在培训内容上,各县市区在培训前广泛征集干部群众的需求,认真进行梳理汇总,要求授课教师结合农村干部群众的需求,配好符合不同乡镇、不同产业类型农村干部群众口味的各类“菜谱”,发放到干部群众手中,让农村干部群众根据需要自行“点菜”,实行“菜单式”培训,从而实现了培训讲座与生产生活相对接、培训重点与产业发展相一致,受到了基层干部群众的普遍欢迎。
三、初步成效
全市农村干部流动培训学校开办以来,充分发挥了灵活、实用的优势,取得了初步成效。
首先是扩大了农村干部群众培训的覆盖面。流动培训学校流动办学,上门施教,并基本做到了县不漏乡,乡不漏村,使农村干部群众在家门口、在田间地头就能得到培训,及时掌握急需的政策、科技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到目前,全市流动培训学校培训乡、村覆盖率达到了*%,乡村干部受教育面达到了*%。
其次是提高了农村基层干部素质。流动培训学校根据农村干部群众的需求实施培训,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教育与教学相融互动,确保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在深度和层面上都得到拓展和深化。凡参加过培训的干部群众都说这是一种好形式,是政府为群众办的一件大好事,通过*-*轮的培训,大家的政策理论水平,农村经济、农业科技、法律文化等知识以及种养加业务技能都有了新的提高。
三是助推了农业产业的发展。通过培训,农村干部群众进一步明确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和方向,掌握了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必需的知识和技能。在流动培训学校的培训引导下,全市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积极投身生产实践,努力发展农村经济。据不完全统计,流动培训学校开办以来,全市农村先后建成各类产业示范基地*个,创建各类产业示范户*户,成立各类经济合作组织*个,有力地带动了全市农村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