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知识点重点整理

时间:2023-06-15 09:40:05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世界历史知识点重点整理,供大家参考。

世界历史知识点重点整理

历史是中考的一门科目,想要学好历史一定要先总结知识点。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世界历史知识点重点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参考阅读哦!

世界历史知识点重点整理

一、二战后经济强国

1欧洲联盟:①原因:①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形成,西欧国家迫切需要加强西欧各国间的合作,提高西欧的国际地位。②西欧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的需要。(经济因素为主)②联合:1967年,欧洲共同体正式形成;1993年11月,欧洲联盟建立。(性质:欧洲国家政治、经济一体化的联盟。)③作用:它极大地促进了欧洲区域一体化进程,提高了欧盟各国的竞争力。现在,欧盟已成为世界多极化格局中重要的一极,在国际舞台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④1999年,欧元正式启动。

2、二战后日本的经济发展:1原因:战后初推行民主化改革;推行非军事化国策;美国的扶持;重视科学技术和教育的发展,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方针,推行严格的科学管理制度。2结果:20世纪60年代末,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号资本主义大国;1987年,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谋求政治大国地位。3问题:日本经济存在着严重的对外依赖性。容易受经济危机的冲击。

二、苏波战争

1918年至1919年的俄国内战期间,波兰被视为一枚抵抗俄国布尔什维克与欧洲共产主义红色浪潮的重要棋子,同时协约国各国也纷纷以保卫本国利益为名派兵进入了俄国。1919年6月25日,协约国的最高委员会曾有过这样一份声明:

为保护爱护和平的东加利西亚人的财产以及人身安全免受布尔什维克党威胁,协约国最高委员会决定批准波兰武装力量的活动范围延伸至奇布鲁克河(加利西亚和乌克兰的分界)。

守卫欧洲文明和基督教价值观免受蛮族入侵,也一直都被波兰人视为天赋使命。这当然会使得波兰人产生一种错觉,让他们误以为协约国列强会在战后支持波兰在东加利西亚地区的利益。然而自身的命运若由他人来决定,显然是不牢靠的。对协约国列强来说,自身利益才是最根本的原则。

1919年春,约瑟夫。哈勒将军带领着他在一战末期于法国创建的"蓝色军团"返回波兰与毕苏斯基军团组成新的波兰国家军。波兰军队的实力也在短时间内得到了很大的补充,从1918年11月的6000人猛增至1920年7月的90万人。胳膊肘硬实了的同时,也意味着不必全然看他人的眼神行事了。

波兰人将俄国内战视为难得的契机,但这并不意味着波兰人就可以完全不顾及列强的意见。法国方面明确表示支持波兰人自己决定东部的事务,至于英国方面却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声音,当时身任英国战争大臣的温斯顿。丘吉尔作为协约国干预俄国内战的始作俑者,当然希望波兰参与到反苏维埃的阵营中来。但首相劳合。乔治却提出了自己的担忧:

对于根据巴黎和会原则毫无争议的划归俄罗斯的领土,如果波兰仍然坚持保留,而布尔什维克政府又拒绝和平解决问题并由此诉诸武力,那么,英国政府若想在军事和财政上支持波兰,获得本国民众的支持的几率微乎其微。

对于俄国人来说,为了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必须唤起国际革命,必须从狭隘的民族革命转向世界革命。"(列宁原话)为了面向全世界输出革命的目的,布尔什维克在1919年的3月份成立了共产国际,这不得不使欧洲列强越发感到担忧。在苏俄领导人看来,边疆地区的苏维埃化至关重要。在苏维埃俄国当权者对未来世界格局的构想当中,社会主义俄国和革命的西方之间又怎么能存留一片空白?而站在波兰人的立场上来说,在原东部边疆地区生活的波兰族人口,虽然相对而言占居民比例很小,但生活在那里的波兰人大多都是城市资产阶级或地主阶级,因此他们在该地区还是有不小的文化和社会影响力的。

出于对"红色革命浪潮"的恐惧,英、美、法等国不可能对发生在俄国的内战视而不见。列强们最初是希望通过扶植俄罗斯境内的捷克军团和高尔察克、邓尼金等人来对抗苏俄红军。以美国为例,在1919年等夏秋两季就向邓尼金提供了10万支步枪、300万发子弹和20万发炮弹。然而事与愿违,在"白军"的节节败退之下,苏维埃红军最终还是取得了国内战场的胜利。

此时的苏俄领导人认为,在俄国国内的反革命势力纷纷失败之后,亡我之心不死的协约国列强必定会寻求其它途径来扼杀"红色政权",可以想见的是,波兰必将成为其有力的推手。而波兰人当然也有自己的如意算盘,在经历了123年的亡国之痛后,他们终于在一片废墟上重建了自己的国家。过去的苦难更加深了他们渴望重现往日荣光的企图,恢复全盛时期波兰的版图是缠绕在他们心头挥之不去的梦魇。因此毕苏斯基领导下的波兰军队的东进计划,是为了实现对东部边疆的领土诉求,而非推翻苏俄政权。毕苏斯基很清楚恢复旧俄帝国并不符合波兰的自身利益。

然而协约国并未考虑波兰在东部边界地区的领土要求。1919年9月25日,巴黎和会的波兰事务委员会提交了关于波兰东部边界的最后报告,提出了一条临时的东部边界线。波兰军队不顾巴黎和会的决定继续向东推进,并竭力说服协约国相信波兰要求的合理性,同时也想用既成事实促使和会承认波兰的要求。

毕苏斯基转而与乌克兰人达成了同盟,波兰方面承诺将1772年第一次瓜分前占领的乌克兰领土归还,作为交换条件乌克兰必须承认波兰在东加利西亚地区的利益。1920年5月,波乌两军同时向苏俄发动了袭击,很快苏俄方面也予以了反击。在红军南北两路的合击之下,波兰军队毫无招架之力,他们只得放弃已经到手的维尔诺和比亚维斯托克,一直被驱赶到了利沃夫。无可奈何之下,波兰向协约国寻求帮助,但他们无视了波兰人的请求。一方面,早在1920年的1月份列强就曾表示不希望波兰继续战争,也不准备对波兰的行为承担任何责任。列强们主要是担心波兰在领土要求上毫不妥协的态度,可能会促使苏德之间达成政治和军事联系。另一方面,在共产国际的号召之下,各国的工人团体纷纷反对援助波兰,例如但泽的码头工人拒绝为波兰装货,英国的左翼人士还发起了"别动俄罗斯"运动。

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更是在1920年7月"赔款协会"就讨论德国赔偿问题的会议上,严厉斥责波兰人挑起战争,并要求波兰军队西撤150英里。

8月1日,在哈切夫斯基的率领下,五路红军直逼华沙,兵临城下的波兰首都岌岌可危。然而顽强的波兰人还是创造了"维斯瓦河奇迹"。10月份,波兰和苏俄达成了停战协议,1921年3月双方在中立国拉脱维亚首都里加进行了和谈,签署了《里加条约》,自此,二战前的波兰第二共和国的东部边界终于确定了下来。波兰成功得到了维尔诺、沃伦、以及东加利西亚的主权。

波兰在华沙战役上取得的胜利阻止了十月革命的烈火向欧洲的蔓延,当时的西方社会评价毕苏斯基"扶住了倒下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

三、国际反法西斯联盟

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1、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①背景: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了世界人民的广泛愤怒。美、英、苏等国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法西斯,逐渐走向了联合。

②建立时间:1942年1月,

③参加国家: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

④会议召开地点:华盛顿。

⑤建立的标志:《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⑥内容:各国保证用自己的全部人力和物力,联合起来彻底打垮法西斯国家。

2、雅尔塔会议:①目的:协调反法西斯国家的行动,尽快打败法西斯。②时间:1945年2月。③主要参加国:美(罗斯福),英(丘吉尔),苏(斯大林)。④主要决议内容:打败德国后对德国进行分区占领,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同时成立联合国。苏联答应在德国投降三个月后参加对日作战。

二、最后的胜利:

1、原因: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后,反法西斯国家相互支援,协同作战,战斗力大大增强。

2、二战的重要转折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1942年7月--1943年2月)。

3、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①时间:1944年6月6日。②标志:美英盟军在法国的诺曼底登陆。③作用:使德军陷入了苏联红军和美英盟军东西夹击之中。

4、二战的胜利:1945年4月,苏联红军攻克柏林,5月8日,德国正式投降,二战的欧洲战争结束。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亚洲战争结束。二战全面结束。

三、二战的影响、原因和性质:

1、二战是人类历史上一场空前的浩劫,使几千万人失去了生命,无数的财产损失,彻底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诞生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促进了社会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沉重打击了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推动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

2、二战爆发的原因和性质:

(1)原因:①根本原因是由于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而导致的。一战后,德国经济军事实力迅速增长,强烈要求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意大利和日本也不满足一战后的分赃结果,企图建立地区霸权,挑起了战争的爆发。②直接原因是1929年-1933年的经济危机。这场经济危机导致了法西斯专政的建立,进一步激起了法西斯国家对外侵略扩张的欲望,加速了战争的爆发。③此外,西方大国采取的绥靖政策也使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进一步膨胀,对战争的爆发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

(2)性质:这是一场世界人民正义的反法西斯战争。

3、二战胜利的原因和启示:

(1)原因:①、这场战争是世界人民反抗法西斯侵略的正义战争;②、反法西斯国家建立了联盟;③、反法西斯同盟的力量大大超过了法西斯国家的力量。

(2)启示:帝国主义是战争的根源;团结起来力量大;正义必将战胜邪恶;战争给人类带来了沉重灾难,我们要热爱和平,反对战争。

四、民族独立运动

1、亚洲民族独立运动

中国、朝鲜、越南北部等相继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1947年英国公布《蒙巴顿方案》,印巴分治,1950年,印度共和国成立;1956年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独立。

印度独立后经济发展的成就:推行国营经济和私营经济共同发展的政策,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大力发展粮食生产,实现了粮食自给有余;重视教育和科学技术,在核工业和航天技术上也取得显著成就。1998年,印度国民生产总值居世界第11位。

经济发展的阻碍因素:人口膨胀,环境恶化,民族和宗教矛盾复杂,官僚体制僵化,基础设施落后。

2、非洲独立运动

1952年,纳赛尔领导"自由军官组织"发动武装起义,应被迫承认埃及独立;

1956年,埃及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

1960年,非洲17个国家独立,故称非洲独立年。

20世纪90年代前期,纳米比亚独立,南非废除种族隔离制度,欧洲殖民者奴役非洲约500年的历史结束。

1994年,黑人曼德拉当选为南非历史上第一位黑人,人欧洲殖民者推行的种族隔离制度最终结束。

3、拉美人民捍卫国家主权的斗争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巴拿马人民展开收回运河主权的斗争,1977年,美、巴签订《巴拿马运河条约》,1999年12月31日,巴拿马收回运河区主权。

世界历史知识点总结大全

法兰两朝:萨利克法兰克人是日耳曼人的一支,原居住在莱茵河口,后迁至高卢地区的卢瓦尔河和塞纳河沿岸(今法国北部地区)。

墨洛温王朝(486-751):481年,克洛维成为萨利克法兰克人的首领,486年在苏瓦松战役中击败罗马军队,确立了自己的王权,定苏瓦松为首都,开创了墨洛温王朝。

克洛维执政期间的措施

① 将没收的大批罗马皇室土地分给亲兵和大臣,同时又保存了许多罗马大地产者,使他们在政治上和法兰克贵族合流,形成新的地主阶级 ② 剪灭政敌,统一全国 ③496年率3000亲兵在兰斯接受洗礼,皈依了__,511年,召开宗教会议,把教会变为封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 ④编纂《萨利克法典》418条,偷盗,杀人放火,不遵守国王命令都要受到制裁。

法兰克的封建化过程:

第一阶段公元6-7世纪法兰克自由农民的农奴化和大地产的形成,土地私有造成了一个广大的小自由农民阶级,而天灾人祸和封建主的压迫又使得自由农民纷纷破产,将土地献给大封建主以求保护,久而久之形成了依附农奴,封建大地产不断扩大。

第二阶段是公元8世纪宫相查理·马特的采邑制改革,采邑连同土地上的农民的一起分封的,加强了农民对封建主的依附性。

第三阶段是公元9世纪世袭领地的出现,,查理大帝时代加速了公社成员的破产和农奴化,为了取得大封建主的支持,查理广泛授予他们“特恩权”,使众多封建领地成为国中之国,加剧了封建割据,总之,自由农民的进一步农奴化,封建特权的兴起,世袭领地制的出现,标志着法兰克封建制度的确立和封建化的最终完成。

加洛林王朝(751-843):751年,矮子丕平在教皇的帮助下建立加洛林王朝。

丕平献土:

为了报答教皇对自己争夺王位的支持,丕平两次出兵意大利,打败了教皇斯蒂芬二世的敌人伦巴德人,并将夺来的一块的土地(罗马和拉文那总督区)献给教皇,这是历史上罗马教皇国最初的渊源。

查理在位时期:

① 对外扩张,全盛时期除了西班牙的整个西欧 ② 加冕称帝,教皇立奥三世于800年为查理加冕,授予他皇帝和奥古斯都的称号 ③加强对内的统治,划全国为98个郡,任命伯爵管辖,边区设马克,由边侯管理 ,年满12岁以上的人要宣誓向皇帝效忠 ④发展社会经济,统一货币,限制物价,颁布有利于农业生产和管理的“庄园敕令” ⑤ 维护教会利益和神权统治 ⑥ 大力提倡文化教育事业,“加洛林文艺复兴”。

843年,查理的三个孙子签订《凡尔登条约》,瓜分了查理曼帝国。

西欧五国:

英国:

① 公元前1世纪,罗马人征服了不列颠,公元5世纪,罗马人撤离。

② 公元7世纪,盎格鲁·撒克逊人来到不列颠岛,并先后建立了七个小国,称为“七国时代”。

① 公元8世纪,在反抗丹麦人的斗争中,七国联合起来,有了英格兰的名称,阿尔弗列德国王统治时期,达到全盛。

②1066年,法国诺曼公爵率5000人渡海进攻英国,在哈斯丁斯打败英国军队,入主英国,诺曼征服加速了英国的封建化进程,威廉下令在全境内进行广泛的土地调查,称“末日审判”。

③1125年,反对国王约翰的贵族联合骑士,教士,和城市市民发动叛乱,强迫约翰签署了《自由大宪章》63条,教会有选举自己主教的自由,世俗国王不得干涉;不经贵族会议同意,国王无权征税;保障自由人合法的财产和权利;承认城市的自治权。,被誉为“英国自由的奠基石”。

④ 1154年,亨利二世建立金雀花王朝(1154-1399)。

⑤1258年亨利三世于伦敦召开征税的大会议,封建贵族全副武装来见亨利,提出了改革纲领“牛津条例”规定组成由15位贵族组成的贵族委员会,国王采取任何措施须取得他们的同意,1261年,亨利三世得到教皇的支持,宣布废除牛津条例,挑起了内战,1264年王党战败。

⑥ 1265年贵族西门·孟福尔召集一次全国性会议,除贵族外,每郡两名骑士,每城市两名市民参加,被认为是英国国会最早的原型。

⑦1295年,英王爱德华一世为筹措战争经费,模仿1265年的模板召开一次新的会议,此后经常召开,确定了英国的国会制度,这届国会被被称为“模范国会”。1343年,国会又分上下两院,上院由僧侣大贵族组成,下院由骑士和市民组成,一直延续至今。

法国:

①843年,秃头查理分得的查理曼帝国西部疆域逐渐演变为法兰克王国,987年休·加佩被推举为国王,法国开始了加佩王朝(987-1328)的统治,诺曼底公爵,弗兰德尔公爵,勃艮第公爵分割王国,仅保留国王名义而已。从9-11世纪法国一直处于割据状态。

② 12世纪后,国王同城市结盟,开始了反封建割据和加强王权的斗争,分为三个阶段:

A、1202年,法王腓力二世宣布剥夺英国在法的全部领地,1214年又打败了英国,法国从此成为西欧强国。

B、法王路易九世(1226-1270)改革,加强国王法庭的地位,建立常备军和货币统一制度。

C、同教皇的冲突,1296年,法王腓力四世下令对教会财产征收20%的所得税,得罪了教皇卜尼发八世,教皇宣布废除腓力的教籍,腓力则派兵至意大利囚禁了教皇,下一任教皇是法国人,教皇的驻地迁至法国小城阿维农,法王扣押教皇作为人质达70年之久,史称“阿维农之囚”(1308-1378)。

③ 1302年,法王腓力四世召开法国历史上的第一次三级会议(一﹑僧侣 二﹑贵族三﹑城市富裕农民),三级会议的召开在法国确立了等级君主制,是法国政治权力从分散走向集中的重要步骤,新兴市民阶级成为法国政治中的重要力量。

德国:

① 843年,日耳曼路易分得查理曼帝国东部,逐渐发展为德意志帝国。

② 911年,萨克森公爵亨利被选为王,开始了萨克森王朝的统治(919-1254)。

③961年,德国国王奥托一世帮助教皇镇压了罗马贵族的叛乱,962年,教皇在罗马为奥托加冕,奥托建立的帝国称为“神圣罗马帝国”(包括今天德国和意大利中部,北部),但这个帝国有名无实,1806年为拿破仑军队所灭亡。

④“主教授职权之争”,1075年,教皇格里高利下令废除世俗的授职权,德皇亨利四世针锋相对,宣布罢免教皇,双方冲突越演越烈,1077年,亨利冒雪在卡诺莎城堡外跪了三天哀求教皇的宽恕,教皇才恢复了他的教籍,史称“卡诺莎觐见”,是王权屈服于教权的开始,1122年,签订“沃姆斯宗教协定”,所有主教由教士选举,但皇帝和他的代表可以列席会议,发生争执时由皇帝裁决。

①政治的分裂和王权的衰落,12世纪后,封建割据进一步加剧,1358年,查理四世颁《黄金诏书》,规定皇帝由七个教俗诸侯选举产生,皇位虚悬时由萨克森公爵和莱茵伯爵摄政,教皇不得兼任皇帝,把德国封建割据的局面以法律形式固定了下来。

意大利:

① 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962年神圣罗马帝国建立,先后遭受哥特人,伦巴达人,法兰克人,拜占庭人的入侵,形成封建割据局面。

② 962年到1270年最后一次十字军东征失败,罗马教皇与德皇的对抗成为政治斗争的主流,经济上城市兴起和发达。

③ 1270到1494年意大利战争,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共和制度和专制制度的斗争,文艺复兴运动兴起,佛罗伦萨成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西班牙:

① 419年西哥特人在西班牙一带建国到711年阿拉伯人征服,开始了封建化进程。

② 711年到1031年阿拉伯人统治时期,一度出现繁荣。

③1031年到13世纪下半期收复失地时期,1212年__王国(以卡斯提和阿拉冈为代表),在托罗萨彻底击败阿拉伯军队,这一收复失地的过程又称为“再征服运动”。

④ 13世纪下半期到15世纪末,西班牙统一国家形成时期,1479年卡拉提和阿拉冈王国合并,1492年攻占了阿拉伯最后一个据点。

世界历史必背的知识点

工业革命影响

①生活方面:出现的交通工具方便了人们的出行,扩大了人类的活动范围,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②生产力: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产生了巨大的生产力。

③社会关系方面: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直接对立阶级,即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

④国际关系方面: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2日本明治维新的意义

积极:使日本废除了封建幕府统治,摆脱了民族危机,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亚洲资本主义强国。

消极影响:保留了封建残余;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成为亚洲国家新威胁。

3罗斯福新政

特点: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中心措施:对恢复工业,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

新政内容:整顿金融业,恢复银行的信用。恢复工业,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调整农业,恢复农产品价格。兴办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刺激消费。进行社会救济。

新政的影响:是美国资本主义的一次自我调节,开创了资产阶级大规模干预经济的先河,进一步提高了美国国家资本主义的垄断程度,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新政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使美国渡过了危机。巩固美国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基础。但新政不能消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产生危机的根源依然存在,所以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4第二次世界大战

1、在对外侵略过程中,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逐渐勾结起来。形成了“柏林—罗马—东京轴心”。

2、1938年,慕尼黑会议强行把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英、法的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慕尼黑会议后不到半年,德国吞并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

3、1939年9月1日,德军袭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不到一个月波兰灭亡(二战爆发的标志)。

4、1940年6月,德军进攻法国,法国将军戴高乐流亡英国,领导“自由法国”运动,继续抗击德国侵略者。

5、1941年6月22日,德军袭击苏联,苏联卫国战争开始。

6、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美国在太平洋上最大的军事基地珍珠港,于是太平洋战争爆发(标志)。第二次世界大战扩大。

7、1942年,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

8、1942年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使德国法西斯遭到致命打击,成为苏德战争的转折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9、1943年,意大利投降,退出轴心国集团,随即对德宣战。

10、1943年,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和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在伊朗的德黑兰举行会议。

11、1944年6月,在美国将军艾森豪威尔的指挥下,英、美盟军从法国的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12、1945年,在德国败局已定的形势下,苏、美、英三国的首脑在苏联的雅尔塔举行会议,讨论组建联合国等有关问题。

13、1945年4月,苏联红军攻克柏林,5月8日,德国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的战争结束。

14、1943年,中、美、英三国首脑在埃及的开罗举行会议签署《开罗宣言》,明确规定日本侵占的中国领土必须全部归还。

15、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在东京湾的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举行投降签字仪式。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二战”的性质: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损失最惨重的一场战争,是一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5二战后日本崛起

(1)原因:①美国对日本进行经济援助;②引进国外先进的科技;③日本重视教育和重视人才。④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⑤实行贸易立国,保持政策的一贯性和连续性。

(2)地位20世纪70年代初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使日本、西欧与美国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三足鼎立局面。

(3)日本的崛起给我国的发展的启示:重视教育,重视人才;引进先进技术,注重政策的一贯性和连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