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组织部长在服务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完整文档)

时间:2022-05-20 19:10: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组织部长在服务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2022组织部长在服务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完整文档)

组织部长在服务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为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引领、服务和保障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优化营商环境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在优化营商环境中担当作为、创先争优,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的一流营商环境,推动XX高质量发展,我提以下意见。
  一、凝聚优化营商环境思想共识。
  各地各单位要结合主题实践活动,采取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论述,学习《优化营商环境条例》《XX省优化营商环境办法》《XX市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若干措施》《XX市营商环境提升十大行动》等。组织党员干部开展“项目如何争取、项目如何储备、项目如何落地、项目如何建设”“优化营商环境为什么,我为优化营商环境做什么”“人人都是营商环境、处处事关营商形象、个个都有营商责任”等学习研讨,推动解放思想、凝聚共识、提振信心,在全市形成谋项目、抓项目、推项目、促项目和亲商、爱商、招商、助商的浓厚氛围。
  二、建立联系服务市场主体机制。
  各地各单位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把手”工程,组建服务市场主体工作专班,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明确责任人员、完成时限、工作标准,构建一套人马抓到底的工作机制。要建立领导干部挂钩联系民营企业制度,由工信、工 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商联等部门牵头,主要领导带头,每人至少联系1户企业,力争联系全覆盖。商国资委、工商联等部门,每年选派一批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到国有企业、重点民营企业服务锻炼;每年选派一批国有企业人员到各级党政机关,特别是优化营商环境的行政审批部门、窗口服务行业学习,每批不少于6个月。
  三、提升优化营商环境能力本领。
  把******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论述和党***、国务院,以及XXXX、XXXX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纳入各级党校(行政学校)、干部学院主体班次必修课、常修课。加大力度选调领导干部参加***、XXXX及相关部门举办的培育市场主体、优化营商环境、产业转型升级等专题培训班;依托XX人力资源培训项目,市级每年至少举办5期项目建设、优化营商环境、“放管服”改革等专题培训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服务市场主体、优化营商环境的专业能力。每年选派一批优秀干部到省级国家机关、驻外机构、经济发达地区挂职锻炼;选派一批优秀干部到各级发改、财政、工信、国土、投资促进、政务服务、市场监管等优化营商环境重点职能部门挂职锻炼。针对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需求,采取选派“驻企服务员”方式,点对点帮助企业落实政策、提供服务、解决问题,提高服务市场主体、优化营商环境的实践能力。
  四、在优化营商环境一线考察识别干部。
  全面落实《一线考察识别干部办法(试行)》,采取蹲点调研、随机调研、专项调研、综合调研等方式,经常性、近距离、有原则接触干部,多渠道、多角度了解干部现实表现和一贯表现,每年至少2次深入项目建设、工业发展、招商引资、政务服务、营商环境等一线开展干部专项调研,发现一批优秀干部。加强营商环境建设重点职能部门领导班子配备,大力选拔重视营商环境、善抓营商环境,在优化营商环境中实绩突出的干部。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干部履职监督重要内容,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清理规范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经商办企业行为,教育引导各级领导干部光明磊落同企业交往,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五、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
  结合“模范机关”创建,深入开展机关党建“对标达标创标”行动和“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实践活动,推行机关党组织与企业党组织结对共建,开展“送政策解难题、送服务促发展、送温暖强信心”活动,着力破解企业融资难、用地难、办事难、审批难等问题。深化政务服务改革,规范服务事项,落实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构建“一站式”服务体系,将市政务服务中心打造成全市党群服务示范点。指导督促各地各单位特别是行政审批部门、窗口服务行业,设立“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党员志愿服务队”等,上下联动,主动服务企业、服务群众。加强乡镇 (街道)、村 (社区)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常态化开展“双报到双服务双报告”工作。开展国企党建“一企一品牌”创建,提高党建引领企业发展能力。严格落实各级“两新”工委委员单位党建工作联系点和直报点制度,加强对民营企业党员出资人的教育培养和联系服务。持续深化红色引领“两新”组织行动,深入实施“两新”组织党组织增长计划,选优配强企业党组织书记,单列“两新”组织党员发展计划,提高党员覆盖率。
  六、建立健全人才服务保障体系。
  制定出台加强和改进新时代XX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激发人才活力服务产业发展措施等,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人才制度保障。认真贯彻落实《XX市人才发展五年规划(2021—2025 年)》,推进院校地企合作,深入实施“XX英才”“产业创新人才”“技能技师”“创业人才”培养引进计划,建设人才服务“一站式”窗口,积极解决用人主体及人才反映的困难问题。完善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在出入境和居留、税务、金融、住房、户籍办理、市场监管、配偶随迁、子女就学、社会保障、职称评定等方面,为符合条件的人才提供精准服务。充分利用XX协作及高校对口帮扶的契机,邀请专家人才每年到我市讲学、授课、担任项目建设顾问,为优化营商环境建言献策、把脉问诊。
  七、聚焦优化营商环境加强公务员管理。
  积极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有序实施行政执法类公务员管理制度。推动执法重心下移,进一步充实和加强基层执法队伍力量,探索构建体现行政执法类公务员特点的分类管理体制机制,提升执法监管效能。针对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需要,每年科学设置和优化公务员招录职位。会同XX市直机关工委、XX办、政务服务等部门,在政务服务大厅窗口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服务竞赛,强化对进驻政务服务大厅的公务员管理、考核和作风评议,完善政务服务部门主管、派出单位协管工作机制。建立优化营商环境运行调度机制,推行服务营商环境“红黑榜”制度,每季度由服务对象和市场主体直接评价营商环境和政务服务“好差评”,对在项目建设、优化营商环境中工作作风好、群众满意度高、表现突出的公务员及时给予表彰奖励;对在项目建设、优化营商环境中工作作风差、群众满意度低的公务员及时予以批评教育、责令整改,问题严重、影响恶劣的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进行组织处理,着力打造“XX服务”营商环境品牌。
  八、构建协同高效的职能体系。
  开展机构改革后部门运行质量评估,进一步优化部门权责清单,优化审批服务事项,推动“非禁即入”全面落实。持续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巩固乡镇 (街道)管理体制改革成果,优化机构设置,完善职能配置,构建简约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夯实优化营商环境的基层基础。健全完善发改、财政、工信、国土、商务、投资促进、政务服务、市场监管等优化营商环境重点职能部门之间定期会商和协同配合机制,推进全链条优化审批、全过程公正监管、全周期跟踪服务,高效便捷办好每一件事。
  九、加快优化营商环境平台建设。
  加快“智慧党建”可视化调度中心和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推进“智慧党建”与“智慧政府”融合发展,实行“智慧党建”综合服务平台与政务服务平台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加快推进“网上办”“手机办”,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网通办”“跨省通办”,做到整体联动、业务协同,实现“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办事不求人、审批不见面、最多跑一次、不跑也办事”。综合运用信息化手段,充分利用“智慧党建”综合服务平台完善营商环境投诉举报载体,畅通企业诉求反映渠道,建设一体化“互联网+监管”平台。
  十、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作风整治。
  扎实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大力传承弘扬XX精神,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效率意识和“不为困难找理由、只为发展想办法”的工作理念,做到任务一布置,马上抓落实;工作一部署,马上去推动;工作一完成,马上就反馈。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每月至少到项目建设、营商环境一线调查研究、现场办公1次。市直行政审批部门、窗口服务行业领导班子成员每月至少有1周左右时间到项目建设、营商环境一线调查研究、现场办公。XX、XX督查室定期对各地各单位推动项目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情况进行督查,实名通报,督促整改。纪检监察部门加大对干部在项目建设、优化营商环境中作风漂浮、态度粗暴、吃拿卡要和不履职、不担当、不作为、不负责等行为监督检查,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问责一起。
  十一、压实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责任。
  督促各县(市、区)和市直各相关单位成立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优化营商环境的组织领导,做到主要负责人牵头抓部署、抓协调、抓推动、抓落实,构建协调高效的组织体系、落实有力的责任体系、务实管用的政策体系、切实可行的服务体系,确保***和省、市优化营商环境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健全完善招商引资、项目建设、营商环境等部门干部的目标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实行分级负责、归口办理、限时办结,压实大抓项目建设、优化营商环境的工作责任。
  十二、强化营商环境考核结果运用。
  把优化营商环境评价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考核结果作为确定考核等次、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和干部选拔任用、职级晋升的重要参考。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对连续2年优化营商环境考核评价排名末位的县(市、区)、市直单位的主要领导组织约谈,分管领导作出职务调整或组织处理。坚持“三个区分开来”,区别对待干部在招商引资、项目审批、优化营商环境等工作中因客观因素造成的无意过失,从严查处诬告陷害行为,为敢于担当、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鼓励干部在项目建设、优化营商环境中敢闯敢试、开拓创新、担当作为。